中新集团:区域开发的异地复制先锋


2020.11.05 14:37:19 阅读:4208

两国时代产物-中新集团


640.webp (8).jpg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新集团)由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于1994年8月合作设立,在两国政府的推动发展下,不断聚集园区开发运营的核心资源要素,搭建战略合作平台,致力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领军企业。


凭借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中新集团陆续在宿迁市、南通市、安徽省滁州市、常熟市海虞镇、张家港市凤凰镇等地实施园区开发运营项目。集团旗下中新置地专注于园区载体配套建设,围绕园区开发运营,积极构建多元化平台,着力提升区域价值。集团旗下中新公用长期致力于水务、燃气、热电、环境技术等城市公用事业的运营,并围绕绿色公用发展方向,着力开发新型环保事业。


20多年来,中新集团坚持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城镇”为己任,确立了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体板块,以载体配套和绿色公用为两翼支撑板块,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格局


最近几年中新集团在市场上一直比较低调,所以很多人以为中新集团的模式和华夏类似,实际上中新集团的模式也是非常独特,以片区开后土地增值的收益作为主要盈利模式,辅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二级开发,但二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基本独立运营,没有联动,更没有通过开发进度控制二级地块出让。与华夏幸福的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园区大会非常推崇的点。这个点的背后就是产业规划和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理念。关于两者之间的异同实际上大有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和后台留言小编沟通。


640.webp (9).jpg


经过现场的走访和交流后,园区大会团队对于中新集团异地复制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首先产城融合的理念,一直是先产后城,城也是很重要的,这在项目谈判的时候,住宅和商业的位置都是预留好的,虽然有些政府会有疑惑,你们不是搞园区的么,但是中新集团往往都比较坚持,因为他们做的肯定不是传统意义的工业园区。规划权是中新集团非常看重的点,一般规划有变动,需要双方共同确认,而一般中新集团都会比较坚持不动规划。另外这些理念方面的包括产城融合,商业的规划都通过一次次的沟通转移到了当地政府甚至是部分老百姓的脑中。去年滁州遭遇了一次暴雪,造成了城市瘫痪,而唯独苏滁工业园区的市场化城市清扫团队高效的运作,保证了园区的有序运营,体现了中新集团城市运营的综合能力。


国内工业园区的标杆-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中新集团作为园区开发主体和中新合作载体,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唯亭街道、胜浦街道、斜塘街道、娄葑街道四个街区,总规划面积278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域80平方公里。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是先进制造业和科技新兴产业集聚的创新创业高地,也是人文与科技、产业与城市完美融合的宜居宜业新城。


在启动建设之前,苏州工业园区就花费3000万元全面编制了各项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他们在中国率先实行了高标准的“九通一平”,“九通”即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全通,“一平”就是土地填高平整,这一标准即使放在发达国家也不逊色。前期规划环保意识得到了充分体现,除了居住区与工业区分开,他们还规定,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设置缓冲带。为此,园区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强度达到了国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均数的2.5倍。


在中国许多地方,规划是一回事,建设又是一回事,建成的东西与规划相对照,经常是面目全非,显得随意性太强。而在苏州工业园区,20年前是怎样规划的,20年来就是怎样建设的,极少对规划进行结构性变动。这里没有一边建设、一边修改规划的混乱,也没有建好了又推倒重来的折腾,因为他们始终做到了超前规划,坚持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640.webp (10).jpg

(苏州工业园区手绘规划图)


640.webp (11).jpg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实景图)


规划先行,规划即法,一次规划20年不变。从1994年园区开发建设至今,园区从概念规划、分区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各类专项规划以及相配套的规划技术规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划体系。短短20多年时间已经从“白地”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非凡新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活力最强、发展质量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


目前园区已经建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多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约34%)、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约21%)、黑色金属冶炼(约8%)等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其中电子信息制造和机械设备制造两大产业产业集聚效果和区域经济贡献显著(两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约55%,吸纳就业人口约占全区70%),成为引领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


640.webp (12).jpg


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8亿元,进出口总额85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万元。宏观经济呈现出主要指标增长平稳、转型升级质效提升、发展动能加速转换的良好态势,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发展指数、集约发展水平、质量效益指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园区大会认为苏州工业园区完美的践行了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不仅仅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更造一座宜居宜业的城,目前苏州工业园区里金鸡湖独墅湖板块已是苏州房价的制高点,并且已经有了饱和的态势,对周边吴中,相城和吴江等区域形成了辐射,很多在工业园区上班的人去这些地方置业。而这正式和国内其他运营商最大的不同之处,园区大会认为苏州工业园区是城市运营商的完美典范。


而提到产业的吸附能力,通过园区大会和各个招商人员的沟通,长三角制造业投资选址的第一站随着上海综合成本的高企最近慢慢变成了苏州工业园,只是由于土地受限,目前工业园区对于项目的要求也很高,能落的项目也是优中选优。


标杆园区的成功复制-苏滁现代产业园


中新两国合作共建的苏州工业园,以其巨大的成功和示范意义,成为国内工业园区的标杆。借鉴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2011年12月27日,中新集团与滁州市政府在合肥正式签约,共同合作开发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引进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机制,这意味着双方将联手在滁州复制一个苏州工业园。


苏滁现代产业园位于滁州市区东南部区域,距离南京市区仅50公里,距合肥约100公里。园区具备环保、土地等方面的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设有独立的土地储备中心和园区金库,拥有强大的专业招商团队,充分授权,一站式审批,封闭式运作管理。园区计划通过10-15年的努力,在36平方公里区域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亿元,带动区域投资1300亿元,实现GDP700-1000亿元,常住人口25万人,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先行、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目标打造成一个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


640.webp (13).jpg


园区发展,规划先行。效仿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苏滁现代产业园在建设初期亦投资3000多万元,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院等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单位编制各类规划30项,对产业、商住、配套用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城市的发展节奏和实施路径,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延续苏州工业园区“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打造“一河、四湖、十片区、街角融绿、古木迎春、邻里公园辉映、特色道路点缀、蓝绿交织、绿道连接”的特色景观结构。


在园区招商方面,苏滁现代产业园围绕“高端、品牌、外资”开展全方位、全球化招商。目前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126个,协议引进资金38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24个,注册成立企业200家,在建工业项目24个,竣工投产企业61家。拥有国能锂电池、长久专用车、台湾达亮电子、南方黑芝麻食品、胜华波汽车电器、大禹新材料、茶花智能家居等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投资的旗舰项目,初步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聚发展板块。


苏滁现代产业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对于安徽省、江苏省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安徽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加快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大举措,也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企业转移示范区合作重要契机,更是苏州工业园区复制提升的重要载体。


640.webp (14).jpg


许多人说,苏州工业园区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他们的规划!园区的一半外商是靠规划引来的。国际一流的城市规划让他们受益无穷,而到这里参观过的外地人却往往感到,园区规划的经验很难借鉴。


园区大会认为,产业园区是一个体量特殊的产物,受限于各地的政府、经济、环境等实际情况,标杆性产业园区都具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外地企业难以照搬。但是其实园区这一套本身就是借鉴来的,苏州可以从新加坡借鉴,外地为什么就不能从苏州借鉴呢?就园区规划而言,新建城市、开发区则完全有条件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就产业服务而言,当地政府应当提供优质高效的亲商服务。


以苏滁现代产业园为例,中新集团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牢牢抓住这两大要点,规划为先,严格落地,树立“规划大于市长”的观念。政府层级上至滁州市长、下至招商人员,积极配合产业落地服务,甚至有企业感叹“在这里找到了20年前苏州工业园区的感觉!”这无疑是对中新集团产业园复制的最大褒奖。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大家有目共睹,而苏滁现代产业园未来可期,我们依然看好中新集团因地制宜的产城融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