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化招商,差不多得了


作者:封青岚 2024.12.11 14:42:09 阅读:299 报告下载

最近,开始严查地方“面子工程”了。


所谓面子工程,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表面光鲜、花费较多、收效甚微。忙活一通,最后只争了个派头,走了个形式。资金,花得毫无意义。


进入后返税时代,平台公司的角色逐渐从政府的白手套,转变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需要亲自下场,用招商成果说话、对招商结果负责,为招商提供更加切实的帮助。


在逐渐正规化的招商环境之下,所谓的面子工程不再可取。各地招商应该如何下手,才能将每一步踩实、踩稳?跨进新时代的招商,到底可以选择哪些做法?




(1)徒有氛围的招商推介会


提到政府举办的招商推介会,行业内的人听到了可能会心一笑:比起正儿八经招到商,招好商,所谓的推介会,更倾向于营造起一种积极招引的热烈氛围,借由宣传表现出认真招引的声势。至于对招商引资起到的积极作用,大概微乎其微。


论开在本地的推介会,大多请的都是当地已经签约过的企业。颁个证书,拍个合影,最后宣传推介会成功举办,企业还是那批老的企业,没有新鲜血液的输入,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几乎起不到什么帮助;再论开到外省市的推介会,到场的企业包含的产业方向多且杂,不一定符合本地的产业方向,而且大多都没有扩张或者换址意向,更像走个过场。


说到底,大部分招商推介会都被玩成了“以招商之名,行造势之事”,本应对招商有所助力的方式之一,沦为让领导满意的工具。



(2)资本招商,投不下去


当招商进入后税返时代,在城市开始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招商解法时,资本招商,悄然成为地方政府所关注的招商方式。


然而,在推进资本招商的过程中,政府对招商仍旧抱有招大商才是好的想法,将投资目标定高、定大。诸如招引科技创新企业、招引先进制造业企业......这些产业方向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别说这样空泛的产业方向,如果和当地的产业基础不匹配,企业到最后还是引不进,也落不下。


这样的资本招商,只是给企业画饼的表面功夫。存活到现在的精明企业,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除此以外,政府也会和金融公司共同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然而,政府和金融公司两者的需求无法兼顾,一边投钱是为了让企业落在当地,另一边投钱只是看重未来的收益。能够同时满足两方需求的企业本就不多,基金只能一直放在那儿,无处可投。


资本招商的口号喊得响亮,但做下来之后,有时候也会仅仅止步于喊口号。



(3)第三方合作,使招商停留于表面


如果需要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去化,平台公司一般会考虑和第三方轻资产公司合作。然而,第三方擅长的通常是存量去化,企业只是维持在现有的区域内换址,无法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进一步的帮助。


不仅如此,第三方绩效的考核标准需要由平台公司设立,如果对区域招商情况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不具备一定的专业了解,很可能会被第三方抓住这块短板借题发挥。遇到这种情况,对地方政府来说更加难以掌握第三方的动向,在合作中也失去了一部分主导权。


不论从什么角度而言,想要做深、做实招商,都需要平台公司自身拥有更加专业的招商素养,培育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招商团队。如果自身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度和实力,那么和第三方合作进行的招商工作,仍旧只是停留在表面。



上面提到的这些“面子工程”,并不代表这些招商方式本身有什么不对,只是方向上出了问题。只要有心深究,依旧能够成为招商的武器。


在12万亿的化债资源之后,地方更应该将每一分资金放在刀刃上。声势浩大、宴请领导、耗费财力举办的成效极低的招商推介会,应当削减对表面功夫的装点,将形式转变得更加小而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地方政府需要抱着对当地产业的了解、圈定对自身所需要的企业范围,围绕这些企业自身切实的需求,和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口说无凭,为了加深企业对地区发展的认识,邀请来当地考察,招商才能落得更加切实。


而在当前的招商环境之下,想单纯靠砸钱去招引一家龙头企业,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了。资本招商,只有当企业对城市确实抱有意向,并且自身的产业方向和区域内产业基础相匹配、自身的产品也能够在当地拥有市场的时候,产业投资才能作为一张和企业谈判的筹码,去进一步争取招商成果的落地。


几乎高悬在每个园区头顶的空置率,又使得去化成为最为紧迫的要事。和第三方轻资产公司合作确实是能够实现快速去化的方式,但想要发展区域内产业,增量招商必不可少,这就对轻资产公司自身的实力提出了要求。


于是,如何挑选具有专业能力的轻资产团队,就需要考验平台公司自身的专业水平。跟轻资产公司的合作也并非一劳永逸,灵活性强、忠于收益的第三方,自由度也比较高,想走就走,去物色新的合作方的时间,又不免暴露出一段招商空窗期。


为避免招商形成对第三方的依赖,平台公司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团队,打好自身的招商硬实力,才能在未来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的招商中,占据主动权和话语权。



“招商不需要面子工程”,说白了就是避免继续在招商上下无用功。地方政府已经没办法闭着眼做招商了,如果用这样的态度继续下去,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平台公司在未来需要摸索的方向,就是先围绕当地做好调研。挖掘当地适合发展的产业,以及具体的发展方向。是采取和周边协作发展产业的方式,还是选择细分领域,实现差异化发展?


如果不对当地的产业情况成竹于心,无论摸索怎样的招商途径,最后呈现出来的招商成果只能流于表面,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招商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