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广州GDP掉链子,破局的关键在哪?


2025.11.11 16:14:50 阅读:42 报告下载

202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出炉,广州还是未能超过重庆,以7532.51亿的数据排在了老五的位置,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同期,重庆以7574.79亿位列第四,同比增长4.3%。


这样看来,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上,广州都暂时落后重庆。


那么有人会忍不住发出疑问,为什么广州和重庆总被拿来比较城市GDP?


其实不仅是因为重庆在GDP总量上超越了广州,更源于两座城市在产业结构、转型路径和发展模式上的高度相似性。


但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两者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广州失速,重庆增速,这种差异尤其值得关注和深思。


1.png


其实不难发现,当前城市经济与产业经济的融合愈发紧密,产业结构的优劣能直接决定城市经济的发展动能。


深扒广州的“来时路”,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它与许多大城市一样,既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高速扩张,又依赖于商贸和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的双轮驱动,其 GDP 长期在一线城市阵营中保持领先态势。


但随着行业周期下行,这些支柱产业普遍面临增长瓶颈——广汽等本土车企新能源转型慢半拍,地产经济的辉煌也已消退,导致支撑广州GDP的传统动能持续减弱。


又因缺乏前瞻性,广州并未对战新产业进行提前布局,故而暂时未能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极来替代这些产业去支撑城市GDP。


相比之下,传统产业结构与广州极其相似的重庆却展现出更强的产业应变能力。早在“十三五”期间,重庆就开启了自己的战新产业升级布局。


拿传统产业汽车制造为例,就可以看出重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的“老谋深算”。


一边依托老牌长安汽车等既有产业基础,前瞻性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边联手华为成功培育赛力斯等新势力品牌,从而实现传统制造向战新产业的丝滑升级。


这种对产业变革响应速度的差异,正是两城发展分化的关键所在,也是重庆GDP超过广州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广州正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想突破现在的城市发展困境,就得重新找准定位,把“书记+董事长” 的职责和任务弄得清清楚楚。


2.png


“书记”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规划者,必须把产业发展的大方向把牢。


这需要“书记”具备深厚的产业发展专业素养,细致梳理广州本土产业情况,并对广州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同时为平台公司提供战略指引与政策框架,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继而更好地推动广州产业更新升级。


除了大方向的把握,整个广州营商环境的提升也需要政府和管委会下功夫。


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企业落脚的重要考量因素。完善企业配套服务,出台各类友好的政策,企业自然慕名而来。杭州就是最好的正面教材。


另外,政府和管委会需要聚焦主导产业领域,通过深度剖析企业发展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向企业展示广州的诚意,吸引更多龙头来广州发展,从而不断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png


而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纽带,平台公司“董事长”更需要具备落实措施的执行力和专业度。


毋庸置疑,广州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些存量资源完全可以成为新兴产业成长的沃土。


在此基础上,广州的平台公司应该提升产业创新认知,开展精准招商。围绕广州优质的产业基础,站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供需配套的视角,注意到广州产业结构的薄弱点进行补齐。


同时借此机会积极带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提升整个制造业的产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另一方面,我们也观察到,这几年的园区招商,抛开政策优惠不谈,其实企业选址考察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从原先单纯的一个物质选址升级为多维度的考察。企业不仅要求园区提供物理意义上的硬件配套设施,更需要园区能够解决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这时候,园区是否拥有高品质的运营能力、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及专业化的招商服务团队,成了园区招商出奇制胜的法宝。


因此广州各大平台公司,要想真正地吸引企业,必须从运营、服务、团队建设等多维度全方面去提升专业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招来企业、留住企业。


4.png


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广州经济阵痛期结束也还需时间。在这个关键时期,更得靠 “书记”和“董事长” 拧成一股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规划发展方向,把招商留商的措施落实到位,从而获得广州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


#产业经济##产业园区#广州#重庆#产业转型#产业经济


安迪 Andi

+86 165 6402 8222(同vx)

微信图片_20221014133044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