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山一把锁 | 2025.09.25 15:15:22 | 阅读:152 | 报告下载 |
今年3月,深圳“零租金”的横空出世,给了本来就艰难的招商市场沉重一击。
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成都、杭州、广州等地也紧随其后,纷纷推出了“零租金”。
一时间,“零租金”的风越刮越猛,越来越多城市加入到了“零租金”的行列。
可是,并不是所有园区都能推出“零租金”。对于那些没有“加持”的园区,“零租金”不仅会让其空置率攀升,招商的难度也会更大。
在“零租金”的冲击下,市场化园区是应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降价?还是应该坚守自我,另辟蹊径?
招商难,大家能明显的感受到。这已经不是某个别园区的困境了,而是数以万计园区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现在,各地国资园区又跟着推出了“零租金”,这对于市场化园区来说,生存空间肯定会被压缩。
因为,现在企业的生存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降本增效,各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面对“零租金”实实在在的成本节省,在选择园区的时候,企业自然会倾向于那些不需要租金的园区。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零租金”不仅可以获得免费的载体空间,还能直接降低运营成本,一举两得。
这时候,其它园区想要吸引企业的注意,就需要通过降低租金,或者延长免租期。
“零租金”,其实是在倒逼市场化园区做出让步,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获得企业的青睐。
可是,这对于依赖租金的市场化园区来说,租金的大幅减少,甚至归零,它们的生存就会出现问题。
一个园区的运转,不是把载体建好就算完事了,这其中还涉及设备维护、环境清洁、企业服务等一系列环节。
而以上这些,都是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实现的。
一旦租金收入明显下降,园区就需要从各个维度削减投入,控制成本,以此来维持园区的日常运营。
租金收入减少之后,园区在设施维护、服务升级等方面的预算会被压缩,原本定期的设备检修和更新会被推迟,甚至连卫生清洁这类的基础服务,也会大不如前。
这看似只是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偷工减料”了一点,现实是,极有可能会触发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招商难,租金收入就会减少;租金收入减少,园区的服务质量就会降低;服务质量降低之后,又会进一步加剧招商的难度,园区的竞争力也会被削弱。
结果就是,原本有意向入驻的企业可能会因为园区的运营状况望而却步,已经入驻的企业也可能会因为体验变差而选择离开。
这样循环往复,市场化园区就很容易陷入到无解的死胡同里,难以挣脱。
前面我们提到,租金收入对于市场化园区来说,至关重要。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为了活下去,招到商,市场化园区虽然没办法做到“零租金”,但也需要拿出诚意。
如此一来,园区竞争就会演变成一场“零和博弈”。
你降租金,我延长免租期;你提供装修补贴,我给政策优惠。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内卷的程度就会持续升级。
这种恶性竞争,看起来是园区放利,实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仅带不来预期中的招商效果,反而会让园区陷入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旋涡。
原本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园区,也会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中,失去优势,变得千篇一律。更严重的是,这还会一步步撕裂整个园区行业的生态。
一方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定价机制,催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另一方面,破坏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让招商陷入到无序竞争里去。
当所有园区都在透支未来,通过“零租金”这类手段换取短暂生存的时候,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活力和潜力。
与坐拥“零租金”政策的国资园区相比,市场化园区是没有财政托底的,它们只能靠自己。
但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生存模式,在租金收入出现波动的时候就会非常危险。
绝大多数市场化园区都是高度依赖租金维持日常运作的。一旦租金出现缺口,整个园区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再加上,招商本来很难,现在竞争对手又推出了“零租金”,市场化园区的日子只会更难过。
招不到企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本来在园区里面的存量企业,也可能会被其它园区的“零租金”政策虹吸。
老租户的流失,对于市场化园区来说,又是一场史诗级灾难,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园区的现金流,其盈利能力也会进一步衰退。
所以,市场化园区必须突破原来的价格战逻辑,从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的角度出发,避免再次陷入到单纯拼价格的恶性循环当中。
只有不断探索,市场化园区才有机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面对“零租金”带来的种种挑战,市场化园区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比拼租金从来不是长久之计,构建难以复制的“软实力”才是关键。
在这场行业变革中,作为市场化园区运营的典型代表,招商蛇口并没有盲目陷入价格战的漩涡,而是凭借多元化的创新策略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当下的招商困境,招商蛇口摒弃了“以价换量”的粗放发展模式,转向了精准化的招商策略。
为了提高招商的精准度,招商蛇口积极借助大数据与AI技术,构建了完善的数据收集体系,通过多维度的数据融合,为招商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大量数据的加持下,招商蛇口不仅可以明确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还能通过实时跟踪企业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和投资动向等,实现精准招商。
为了提高招商的效率,在招商团队的建设方面,招商蛇口倾注了大量心血,打造了一支专业精干、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团队。
团队成员不仅具备深厚的行业积淀与敏锐的洞察力,更能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方向与要素配置,迅速锁定目标企业,高效推进招商。
针对企业留不住的现状,招商蛇口深知,单纯的租金优惠很难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只有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才是留住企业的关键。
众所周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服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面对企业的多元化诉求,招商蛇口主动作为,积极构建客户分级标准评分模型,并搭建了分级服务管理体系。
该体系深度聚焦基础服务、提效服务、产业服务等多个维度,致力于为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支持。
为了精准把握园区内上下游企业的需求,招商蛇口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搭建合作桥梁,积极联动招商局,以及链主企业的内部场景资源,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为了满足企业在空间拓展方面的需求,招商蛇口依托覆盖全国的园区项目网络,精心策划并组织企业开展项目考察活动,以专业、细致的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异地拓展。
得益于这样一套多层次运营服务体系的支撑,即使在招商难的当下,招商蛇口依然能够凭借足够的竞争优势吸引企业入驻。
通过专业服务留住企业之后,如何让企业在园区中茁壮成长,也是亟待市场化园区解决的核心课题。
在生存难的当下,资金短缺、技术突破难等阴霾,始终笼罩着无数企业。为了进一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招商蛇口创新推出了“金融产品+园区运营”模式。
依托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启航、招商创投、招商资本等金融服务体系优势,招商蛇口搭建起了一座从天使轮融资,到企业成功上市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平台。
技术突破难、成果转化慢,同样是企业无法逃脱的“梦魇”。
为了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关,招商蛇口积极整合资源,与全国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联系,深度绑定产学研资源,全方位满足企业在技术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
针对原创性科技创新项目,招商蛇口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实际成果为落脚点,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全方位赋能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进程。
为了更好抵抗市场风险,早在”零租金“出现之前,招商蛇口就毅然决然地挣脱了依赖租金收入的枷锁,开拓了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在产业投资与孵化方面,招商蛇口以股权红利为引擎,驱动收益增长。
其打造的留学生创业园、招商创库等产业孵化器,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高品质空间,还通过股权投资参与企业成长,获取企业上市或并购后的股权增值收益。
在资产证券化领域,招商蛇口创新运用产业园REITs工具,将运营成熟的优质产业园资产打包推向资本市场,成功构建起了“投、融、建、管、退”的资产闭环。
以旗下标杆项目博时蛇口产园REIT为例,该产品不仅已完成首次扩募,更率先启动了二次扩募计划,开创了国内公募REITs二次扩募的先河。
作为行业首个"吃螃蟹者",此次扩募不仅有助于招商蛇口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激活发展动能,更能为招商蛇口提供了更多资金来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招商引资难,企业生存难、园区运营难就像三座大山,是摆在眼前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在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单纯的价格内卷是没有意义的,破局的关键在于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
面对"零租金"引发的行业震荡,作为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运营的领军者,招商蛇口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凭借精准招商的策略、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能力,以及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实现了逆势突围。
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招商蛇口秉持着“做企业最可靠的时空合伙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2024年末,其旗下网谷、意库、智慧城三大产品线及科技园已在全国布局30个项目(含轻资产运营),管理及规划面积突破500万平方米,累计服务超3000家创新创业企业,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服务网络。
当下,产业的变革还在继续,招商的难度依旧不减,对于市场化园区来说,只有跳出低水平的内卷,通过价值创造打造差异化优势,才有机会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