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山一把锁 | 2025.06.12 11:55:27 | 阅读:57 | 报告下载 |
深圳“零租金”带来的震撼还没有过去,成都也玩了一票大的,继续加码“零租金”。说实话,小编是有点懵圈的。
现在的招商本来就已经够难了,又冒出个不要钱直接就可以入住的,再这样卷下去,让那些没办法提供零租金的园区怎么活?
从时间上来看,成都的响应速度堪称迅速,深圳推出“零租金”之后,仅仅一个月,成都就已经在跟进了。
4月11日,天府新谷发布“立园满园”专项优惠政策,推出5万平米优质载体空间,通过“一免一减半”(首年0租金入驻、次年租金减半)的扶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直接送上了创业场地“免单”的大礼包。
事实上,“零租金”的浪潮不仅仅只是在深圳、成都涌动,北京、福州等地也纷纷跟上了“零租金”的脚步。
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AI北纬社区”,就计划在科学城北区拿出超10万平米,为符合条件的AI企业提供零租金入驻待遇,最高可获3年租金全免的优惠。
福州市总工会也别出心裁,首创“零租金+全链条创业服务”模式。在2025年至2029年期间,为合作园区的台企免费提供三创中心50平方米以内的办公空间。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零租金已经不再是某个别园区的专属做法了,这种“风气”正在向全国的园区蔓延。
我们也能明显的感受到,为了吸引一家企业入驻,各个园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不惜在租金上打骨折。
其实,除了这些明确公布免租政策的城市之外,还有许多城市虽然没有对外发布免租信息,但在实际的招商过程中,为企业提供零租金,或者一年两年免租期的园区,并不在少数。
可是,提供了零租金,或者超长免租期,企业就一定会来吗?我看未必。
我们都知道,现在企业对园区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是简单为企业提供一个物理空间的载体,企业就愿意来的。
面对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等生存困境,企业在选址的时候,更关注的是园区能不能帮助自己,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但关键是,现在的平台公司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因为,之前的招商基本都是由管委会来负责,平台公司压根没干过招商。
现在的招商本来就很难做,再让一个没有实践经验的平台公司来招商,难度可想而知的,还是大家都在疯狂卷租金的情况下,平台公司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然而,面对管委会下达的招商指标,平台公司为了“凸显”自己在招商方面所做的努力,就只能无奈卷入到这场价格战中。
这样的结果就是,平台公司不卷租金,肯定招不到企业;卷了租金,也还是招不到企业。
当零租金、超长免租期这类的租金内卷成为普遍现象,那么,零租金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在方升研究近期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园区就算把租金直接打到骨折,也还是很难招到企业。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平台公司的招商逻辑还处于一个非常初期的阶段,再加上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在招商的时候,他们甚至不知道该招哪些企业。
就拿生物医药来说,大家都想发展生物医药。可是,生物医药下的细分领域哪些有价值?哪些有潜力?哪些企业招进来对园区最有利?以上这些问题,很多平台公司都是两眼一抹黑的。
这样的招商方式,不仅效率非常低,招商的难度也是在呈指数级上升的。因此,平台公司招不到商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不是单纯降个租金,企业就一定愿意立刻马上过来的,他们还需要考虑综合成本。
前一两年的免租期,后一两年的半价优惠,乍一看确实很让人心动。可是,如果其它园区的租金也很低,平均到每年的租金成本,在两者租金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不愿意轻易搬迁。
还是前面说的,当大家都在拼价格的时候,单纯的价格竞争就已经没有了意义,照样吸引不到企业。
当然,当租金的优势不再明显,又没有税返政策的情况下,想要吸引企业入驻,园区总要拿出点诚意来,比如说资本投资。
这个的前提就是,园区需要先真金白银的投给企业,企业才有可能会来。在现在的招商过程中,很多企业的诉求也是先获得投资。
可是,这个问题目前是解决不了的。市场在收缩,平台公司自己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再想从他们口袋里掏点钱,希望渺茫。
另外,投资就意味着可能会被追责。尽管各地在资本投资方面都有容亏率的说法,允许平台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亏损,但政策往往变化莫测。
一旦政策的风向变了,再来上一波秋后算账,那事情就尴尬了。所以,大家宁愿不投,也不敢投错。
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它们对投资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动辄需要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
然而,一方面是资金的紧张,另一方面是投资力度很难与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所以,现在资本投资对招商的帮助并不大。
当低租金失去了吸引力,又无法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投资支持的时候,平台公司的招商工作也就越来越难了。别说对外招揽新企业了,能够确保园区内现有企业不流失,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降租也不行了,投资这条路子又走不通,面对沉重的招商压力,平台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
面对招商经验匮乏的现状,平台公司必须摒弃依赖管委会招商的思维,主动出击,积极在城市,或区域内挖掘存量企业资源。
然而,仅仅依靠本地的存量企业,还是没办法解决空置率不断走高的问题。想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平台公司还需要具备跨省市开展专业化招商的能力。
但是,增量招商对现有机制体制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固有体制下,招商人员专业性不足、招商意愿不强,且难以更换招商团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平台公司构建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专业化招商体系,并且融入大数据招商、以商招商等多元化的招商方式,来提升招商的效果。
实际上,招商难是一方面,园区内部企业的流失率也是高得吓人。很多园区不仅招不到新企业,甚至还出现了企业大量流失的情况。
长期无法吸引新企业,又难以留住现有企业,园区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差。
因此,当市场都在为租金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为企业提供更多附加价值,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难题,才是破局的关键。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平台公司在服务、运营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只有平台公司的专业能力提升了,园区才有机会收获更多企业的青睐。
与此同时,在平台公司专业度的基础之上,从城市来看,也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资源、更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更完善的配套设施,这是企业非常关心的。
在绝大多少企业都在努力削减经营成本、缩小办公面积的情况下,园区是否具备精细化的产业运营服务能力,以及完善的产业生态,就成为了能否留住企业的关键。